长三角“超级高铁大环线”串起了什么?

发布者:凌燕发布时间:2024-06-18浏览次数:112

65日,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再次回到浙江主场。三省一市共同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

会议前夕的61日,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官宣。这条超级环线,从上海出发,经苏州、常州、南京、合肥、黄山、杭州和嘉兴等地,最终又回到上海,单向行驶里程超过1200公里,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连成一个

4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之一。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的横空出世,为轨道上的长三角又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生动注脚。

从全国来看,环线高铁并非首次,为何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引发全国关注?交通先行对长三角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意味着什么?在国内两大城市群,珠三角超级城铁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相继开通运营,意味着什么?对浙江来说,轨道上的长三角又将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来源:长三角铁路微信号

一票难求的背后

64日下午2点多,记者登录铁路12306”客户端查询发现,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G8388615日开行首趟班车;早上1027分从上海站出发,历时8小时9分,于晚上636分到达上海虹桥站,二等座全程票价591元。

登录后,记者发现615日至17日的G8388车票已全部售罄;而下午2点半开售的18G8388车票,也秒光。这里面有部分人群尝鲜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区域间通勤、商务、旅游等需求很大。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如此评价一票难求

环线高铁,在全国多地已有开通运营。此前,安徽就已开通运营了长三角地区首条省内环形高铁:从合肥南站出发,串起肥西、舒城、庐江、桐城、安庆、池州、铜陵、无为、巢湖等地,最终回到合肥南站,形成一个省内流动的小圈

铁路12306”客户端查询信息显示,合肥南站始发终到的环线高铁每天最多为6班车次,不同车次的路线和停靠站点会有差异。

开通运营3年多时间,这条环线高铁拉近了安徽省会合肥与皖西南地区的时空距离,推动着各种要素沿线流动,让长江边的安庆等地再次感受到交通畅达所激发的活力。安徽的环线开通后反响很好,为此次长三角环线的开通打了样。曾刚告诉记者。

在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看来,此次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的开通,是近年来高铁路网不断加密带来的一个产品

截至2023年底,长三角地区已拥有25条高铁,动车组开行范围覆盖除浙江舟山以外的所有地市,成为全国高铁网络最发达完善的区域之一,高铁里程超7100公里。

426日开通运营的今年长三角地区首条铁路新线——池黄高铁,为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补上最后一块拼图,让闭环运行成为可能。

产品的推出,背后是市场需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间通行需求,是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最直接的原因。

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人口超过2亿,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7%2023年,长三角铁路年旅客发送量突破8亿人次,铁路运力紧张,热门路线经常一票难求。

这条环线高铁,依次串联着上海、苏州、南京、合肥、杭州等多个长三角中心城市,还连接了黄山、九华山、千岛湖等多个风景名胜区,能够缓解这些城市间的出行压力。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研究中发现,都市圈中心城市和外围中小城市,就像太阳系里的太阳和行星;而太阳行星的辐射带动作用,取决于轨道交通等物理层面的联通性,以及城市间体制机制的协调对接程度。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则能放大太阳的辐射带动作用。石敏俊表示,这条环线高铁把一些较为偏远的城市与中心城市连接起来,让小城市与大城市间的联系更便捷、更紧密。

环线高铁的意义,在于沿途城市间的直达直通,加快人口流动、增加经济互动、增强辐射带动,有利于产业在沿途小城市落地,带动城市旅游、工业、服务业等多业态发展,从而激活整个区域的内循环。他告诉记者,互联互通的轨道交通网络,能够快速将各种创新要素输送到各个区域,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能够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比如,在长三角地区,皖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的开通,将特别有利于激发皖南地区的活力,有力推动皖南地区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轨道上的超级发动机

目光向南。在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横空出世前,在中国另一个经济繁荣、城市联系紧密的区域——珠三角地区,一条东西向全长258公里,横跨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座城市的超级城铁,已隆隆向前行驶。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超级发动机”——

总体来看,长三角以近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而包括珠三角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汇聚8600多万人,创造了全国1/9的经济总量。

而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是中国最大城市群,覆盖41个地市,坐拥9个万亿GDP城市,数量之多、密度之高为全国之最。而珠三角虽只有9个地市,但万亿GDP城市就达4个,拥有广州和深圳双核

无论是长三角的超级环线高铁,还是珠三角的超级城铁,内在逻辑都是以轨道交通一体化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对居民同城化强烈渴望的积极回应,更是为超级发动机增添新的动力。

珠三角的广佛肇莞惠城际铁路,虽名为城际铁路,但其按照公交化运营,无论站台设计、运营模式还是随到随走,都与地铁无异,因此被当地居民昵称为湾区1号地铁

旅客不用担心买不到票,就如同在同一个城市,拉近了乘客心理上的距离,更有利于将珠三角城市群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曾刚表示,广东率先开启城际地铁化,与珠三角地区铁路建设与运营的特殊背景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珠三角城市群跨城通勤的频次远高于其他城市群。

数据显示,珠三角9地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120万人,日均出行量超过600万人次,仅广州与其他城市日均出行量就高达307万人次。

也因此,早在10多年前,全国第一条跨城地铁——广佛地铁就已开通。如今广佛间有三条跨城地铁,未来更有18条线路连通。不只是广佛,广州与东莞、深圳、清远、中山、惠州也都将有城轨直连,深圳与惠州、东莞乃至中山、珠海也将完成对接。

相比于珠三角,长三角地域范围更大,分布着上海、杭州、南京、合肥、苏锡常、宁波6个都市圈。以中心城市为圆心,在都市圈内,正通过地铁、城际等轨道交通推进跨城交通直连。

比如,已开通运营的绍兴地铁1号线、杭海城际与杭州地铁网无缝衔接一次购票、一轮安检、一站换乘、一票通行;正在建设中的杭德城际,未来将与杭州地铁10号线衔接。

但这些都市圈并未泾渭分明,更非井水不犯河水,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叉,相互融合。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就串起了除宁波都市圈外的其他5个都市圈。开通运营后所带来的裂变反应,将值得期待。

由于各种原因,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不能像湾区1号地铁那样随到随走。很多网友也提出建议,未来长三角环线高铁或者长三角的高铁可以推出错峰月票在平峰期,旅客可以持月票刷码进站,随到随走。

浙江会有环形高铁吗?

超级环线的开通,将让长三角变身为大铁路枢纽一位铁路建设管理领域的从业者告诉记者,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的影响面,远不止长三角。

由超级环线合围而成的区域,将成为这一大铁路枢纽的核心区域,沿线城市则犹如一个个站点,向外生发出放射状的铁路线网。

因此,超级环线让长三角的网状铁路更密,不仅便于组织列车开行更多方向、班次,通达性更强,可以满足更多样的出行需求,更将进一步提升长三角的辐射带动能级。

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也让环线高铁成为一个热词。有网友发问:高铁线网密布的浙江,会开通环线高铁吗?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家。他们的结论基本一致:从理论上来说,浙江有能开通环线高铁的条件;但是否开通环线高铁,需要综合考量铁路运力、客流需求、开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比如杭州,待《杭州铁路枢纽规划》(2016-2030年)全部落地后,从理论上来说,经由杭州西站、钱塘站、萧山机场站、杭州南站、富阳站、富阳西站等站点及联络线,能够开行环线高铁。

有专家表示,杭州地铁路网较为发达,拥有绕城高速和杭州都市圈环线等高速,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杭州中环快速路,是否需要开通这样的环线高铁,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同理,随着杭温高铁即将开通运营,从杭州到温州只需1小时左右,浙江省域“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浙江4个都市圈都会形成‘1小时交通圈,铁路线呈网格状分布,城市间联系紧密,交通很便捷,大环线没有开通的意义。石敏俊告诉记者。

相对于大环线,他认为浙江发达的高铁网络形成后,高铁地铁化带来的意义更大。浙江经济发达,城市间的交流密切,可以考虑部分高铁线路运营地铁化,能够让省内人口流动更便捷,铁路的综合利用率也会更高。他也坦言,如果高铁地铁化运营也有弊端,会导致高铁效率的损失,所以目前执行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可以面向不同的出行需求,开设点对点特快车次、区间运行的快速车次、公交化或地铁化的车次(站站停)。

而在长三角地区,随着今年即将开通的沪苏湖高铁、正在建设的通苏嘉甬铁路,以及未来的盐泰锡常宜铁路,未来的环太湖高铁圈值得期待。

浙江日报2024-06-05


Baidu
map